突发事件中公益社群的演化逻辑——基于“雷火志愿者”的网络民族志研究
作者:喻发胜 张诗瑶
摘 要: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在相当程度上催生了互联网公益社群的发展,它们突破线下物理空间的隔离,以在线方式在突发事件的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借助协同学理论, 研究公益社群自组织的演化逻辑,利用深度访谈和网络民族志的方法,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来的“雷火志愿者”这一代表性公益社群进行探究。研究发现:公益社群生成于 “社会认同” “意见领袖”和“文化资本” 三个序参量;“共同目标” “道德自审与行为约束机制”是支配其遵循伺服原理的控制参量;“组织割裂” “自我退化” “弱规则性”等逆序参量的 作用使其最终走向弱化与消散。此外,相对于其他社群而言,突发事件催生的公益社群大多具有“因危聚合,危消群散”的特征。在网络社会,群体并不都是“乌合之众” ;在突发事件的情境中,群体也可能通过“自组织”成为“协合之众” 。
关键词:突发事件;公益社群;自组织;演化逻辑;协合之众
一、个案选择及研究方法
二、突发事件公益社群的演化机制
三、结论与反思
参考文献
[1] Haken Herman. Informatoin and Self-organizatoin:A Macroscopic Approach to Complex Systems. Berlin&New York: Springer-Verlag,1988:11.
[2] 杨贵华. 自组织与社区共同体的自组织机制. 东南学术,2007,5:117.
[3] 抗击疫情雷火志愿者们在行动. 共青团中央百家号,2020-02-23. [2021-12-01] https: / / baijiahao. baidu. com / s? id = 1659281526242055164&wfr = spider&for = pc.
[4] 哈肯. 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. 戴鸣钟译. 上海:科学普及出版社,1988:141.
[5] 吴彤. 自组织方法论研究. 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1:49.
[6] 王贵友. 从混沌到有序——协同学简介. 武汉:湖北人民出版社,1987:71;5.
[7] 郭治安. 协同学入门. 成都:四川人民出版社,1988:24.
[8] 詹姆斯·凯瑞. 作为文化的传播:“媒介与社会”论文集. 丁未译. 北京:华夏出版社,2005:28.
[9] 曾繁旭,黄广生. 网络意见领袖社区的构成、联动及其政策影响:以微博为例. 开放时代,2012,4:128.
[10] E. Katz,P. F. D. Lazersfeld. Personal Influence:the Part Played by People in Me Flow of Mass Communications. Glen- coe,IL:Free Press,1955:85.
[11] 丁汉青,王亚萍. SNS 网络空间中“意见领袖”特征之分析——以豆瓣网为例. 新闻与传播研究,2010,3:83.
[12] 高宣扬. 布迪厄的社会理论. 上海:同济大学出版社,2004:149.
[13] 张佳琪. 雷火志愿者:明年,武汉见! 人民政协网,2020-03-17. [ 2021-12-01] http: / / www. rmzxb. com. cn / c / 2020- 03-17 / 2539398. shtml.
[14] 李全生.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. 东方论坛(青岛大学学报) ,2003,1:11.
[15] 朱伟珏. “资本”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——布迪厄“文化资本”概念. 社会科学,2005,6:119.
[16] 丁煌,汪霞.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动力机制及其模型构建——以协同学理论为视角. 中国行政管理,2014, 3:97.
[17] 章凯. 目标动力学动机与人格的自组织原理. 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4:122.
[18] D. Bawden,L. Robinson. The Dark Side of Information:Overload Anxiety and Other Paradoxes and Pathologies.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,2009,(2) :180-191.
[19] 刘学,任奕飞,刘金龙. 虚拟社群何以组织化? ——以卡友驿站平台为例. 新闻与传播研究,2021,S1:43.
[20] K. Rybacki,D. Rybaki. Communication Criticism:Approaches and Genres. Belmont, CA: Wadsworth Publishing Co, 1991:17.
[21] 曹阳,樊弋滋,彭兰. 网络集群的自组织特征——以“南京梧桐树事件”的微博维权为个案.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: 社会科学版,2011,3:9.
[22] 孙烨. 协同学方法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分析. 自然辩证法研究,2013,9:123.
[23] 吉斯塔夫·勒庞. 乌合之众. 张波,杨忠谷译. 武汉: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,2015:8-10.
[24] 连水兴. 从“乌合之众”到“媒介公民” :受众研究的“公民”视角. 现代传播(中国传媒大学学报) ,2010,12:13.
作者单位:
喻发胜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
张诗瑶(通讯作者)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
中图分类号:G206
文献标识码:A
文章编号:2096-5443(2022)03-0021-11
项目基金: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专项项目(20VYJ020) ;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培育专项(CCNU20YS002)
DOI:10. 14086 / j. cnki. xwycbpl. 2022. 03. 002
收稿日期:2021-07-26